您当前位置:best365体育官网登录入口 >> 外国语学院 >> 院部新闻 >> 浏览文章

学院简介

外国语学院召开微专业建设探讨会 聚焦培育复合型人才

       为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对接社会发展需求,2025年4月23日,外国语学院在B-907组织召开微专业建设专题探讨会。会议围绕“英语教育”“职场英语”“涉外康养”“国际商务”四个备选微专业的课程设置、培养定位及实施路径展开深入研讨,学院领导、专业负责人及相关教师代表参会。

外国语学院召开微专业建设探讨会 聚焦培育复合型人才

       赵兰院长发表动员讲话,邀请院级领导董天院长、李亚红院长及教师们一一发表见解,会议首先明确,微专业面向全校大二至大四学生,学制一学年,以5-10门核心课程构建培养体系,突出“小而精”“跨学科”“重应用”的特点。微专业作为基础专业升级体系,需要与现有本科专业形成差异化发展,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成才路径。参会教师强调,微专业需精准聚焦教育对象需求,在课程设计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,强化职业技能导向,助力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。

       教师们针对微专业预设的四大方向发表自己的观点。

       一、“英语教育”:深化转型,对接地方教育需求。

       苗李思家老师、胡潇帆老师指出,针对“英语教育”微专业,教师提出,该方向基础成熟但需进一步转型,避免“大而全”的传统框架,应紧密结合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,聚焦中小学英语教学技能、教育信息化等细分领域。鉴于河北师范大学等院校已有英语教育本科专业,微专业需突出“短平快”优势,侧重教学实践能力训练,为地方基础教育输送“精教学、善应用”的师资储备。

       二、“职场英语”:强化技能,服务文旅与现代服务业

       “职场英语”定位为“场景化技能培训”,拟开设饭店英语、接待英语、旅游英语等课程,结合导游资格证、商务英语证书等职业认证需求,培养文旅、酒店、会展等行业急需的双语服务人才。教师提出,课程设计需紧扣真实工作场景,融入案例教学与模拟实训,助力学生快速掌握沟通技巧,打通“语言能力”到“职业能力”的转化通道。

       三、“涉外康养”:跨院协同,打造“医疗+管理+英语”复合优势

       “涉外康养”被视为极具潜力的新兴方向,需整合康复医学院、管理学院等3个学院的优质资源,构建“国际康养服务管理”课程体系。该方向瞄准老龄化社会与跨境康养服务需求,培养兼具医疗健康知识、管理能力及双语沟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,服务对象覆盖中外客户。针对课程设置难度,教师建议优化学时分配,缩短理论进程,强化“康养实务+英语沟通”双模块训练,突出“专业交叉+国际视野”的核心竞争力。

       四、 “国际商务”:细分领域,赋能数字经济与跨境贸易

       结合沧州师范学院“跨境商务”微专业建设经验,“国际商务”方向聚焦商务数据分析、跨境电商、数字营销、新媒体运营等前沿领域,针对学生普遍欠缺的“商务+数字技能”,设计“英语语言+国际贸易+数据分析”跨学科课程。教师强调,该微专业需服务全校学生,尤其是非外语专业学生,通过多学院协同,培养“外语+商务+技术”的复合型人才,有效提升就业率。

       会议总结指出,微专业建设是落实“以学生为中心”育人理念的重要举措,需在课程体系、师资配置、跨学院协同等方面持续发力。最终在教师的讨论下基本确立了三个方向:基础英语教育、国际旅游与会展、国际康养。此次探讨会的召开,标志着外国语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中迈出新步伐,为构建“主专业+微专业”的立体化培养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Baidu
sogou